【考察团全纪录】第六天

第六天 (2016年3月6日 星期天)

924

经过连日来的步行,我们继续今天的行程,一大早就到雍正皇帝的潜龙邸雍和宫。这个宝地如今已成为了藏传佛寺,恰逢周末,到寺里来拜佛的人很多。我们穿梭于人海中,听着导游细说雍和宫的前世今生,这里也有关于乾隆及班禅喇嘛的展览。

之后我们就近走到了成贤街,参观坐落于此的国子监与孔庙。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最高学府所在地,曾有多少梦想当官的读书会挤破头想在这里读书,虽现在科举已被废除,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道理仍延续至今。

北京孔庙则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中国第二大孔庙,始建于元朝大德六年(1302年),是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官方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庙内收藏有自元以来各代科举进士题名碑、乾隆年间仿制的西周石鼓以及由江苏金坛贡生蒋衡手书的十三经碑林189块。

我们漫步于这些进士题名碑中,吃力地从这些名字中寻找名人的踪迹,最后也只找到了纪昀(纪晓岚)。

午饭后,考察团来到了后海,我们再次钻进了胡同里,探索这里和八大胡同里的生活又有些什么不同。从这里,一行人穿过了什刹海、烟袋斜街来到了钟楼和鼓楼。

北京鼓楼和钟楼都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的地安门外大街上,是元明清三代北京城的击鼓报时之处。与一般钟鼓楼东西对立排列不同的是,北京的鼓楼在南,钟楼在北,一前一后地坐落在古城中轴线的北端,与南面的景山遥相呼应。

在钟楼附近,曾经还有过一座金炉娘娘庙,祭祀一位工匠的女儿。传说她为了铸钟而舍身跳入熔炉,才使他的父亲终于在规定的期限内铸造出符合要求的铜钟来。目前该庙仅存遗址。

最后,我们到了南锣鼓巷,这里虽已成精品店林立的商业街,但仍隐藏了很多名人的故居,其中就包括曾经辉煌一时的僧王府、末代皇后婉容故居等。那锣鼓巷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吴三桂、陈圆圆、孙中山、蒋介石等曾居于此。

至此,我们结束了这次北京清史考察行程,明天是自由时间,一些团员将自己组织到十三陵的定陵(明朝万历皇帝墓)和慕田峪长城去当好汉,亦有些团员选择独逛北京。

我相信经过这次的旅程,北京,在我们心中都对它有了新的认识。:)

(文/ 沈斯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