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峡华人领袖 – 李清渊 (清棩)(Lee Cheng Yan) (1841-1911),祖籍福建永春,1841年,马六甲出生,17岁到新加坡发展,1859年创振裕号李清渊公司(Chop Chin Joo and Cheng Yan Co. )从事出入口贸易,地产和金融业(源顺街 /马六甲街),生平克慎克勤、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1904年他为七州府医学堂的倡建捐金千元,担任陈笃生医院管理委员会委员。

1905年跟陈若锦领导永春会馆迁新址,1906年重建天福宫担任董事,是陇西李氏公所创办人(1907年)和首任总理。 他热心本地的教育事业,创办凤裕义学(实龙岗路)、是颜永成义学信托人、道南学堂董事,也捐金翠英书院(1896年)。
他受海峡殖民地政府委任为华人参事局委员(1889-1910),保良局委员,受封太平局绅 (JP),也捐清朝同知衔与花翎二品顶戴(1889与1906年)。

他在东陵的别墅振裕园 (Magenta Collage, Killiney Road)因为曾经用来招待到访的清朝权贵而闻名一时。1894年招待清朝北洋水师,1901-1906年间招待清朝的王子朝廷大臣。1896年,本地华社商人领袖,在振裕园初议创办华商公所,后来在佘连城的别墅有了“中宪第集议”,但此公所最终没办成,本地总商会组织要到十年后,1906年,才成立中华商务总会。



北洋水师到访新加坡东陵振裕园
1894年3月20日,甲午年二月初十四元宵节前一个晚上黄昏时分,东陵振裕园这栋洋房,华灯初上,军乐飞扬…..
海峡时报19日刊登一则新闻,告知公众,北洋水师军乐队将在20日下午5时,假振裕园演奏乐曲。

满清政府的行台
1901-1906年间李清渊在东陵振裕园招待清朝的王子和朝廷大臣,振裕园成为满清政府的行台。


曾经访问或路过新加坡的清朝皇室成员和官员包括:
- (1)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1883-1951)(光绪的弟弟,溥仪生父)1901年赴德国为德国驻北京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进行道歉。 7月30日路过新加坡,登岸访同济医院和到振裕园进晚餐。当时海峡华人给醇亲王的颂词还引发本地人士质疑英籍海峡华人效忠对象的议论(见下图,海峡时报,1901年8月6日的报道)。
- (2) 爱新觉罗载振(1846-1947),晚清时历封镇国公、贝子头衔。振贝勒于1902年代表清朝廷赴英参加英王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并到法、比、美、日四国进行访问。路过星洲(1902-5-1, 壬寅年三月廿四日)。
- (3)爱新觉罗载伦(1874-1927),出洋考察,1904年自欧经星返中国。
- (4)爱新觉罗载泽 (1868-1929),立宪派大臣 ,1906年路过星洲。
- (5)戴鸿慈 (1853-1910)、端方 (1861-1911),1905年被任命为出洋考察政治五大臣,1906年出访日、美、英、欧洲等国后,经新加坡(1906-7-12)返回中国。(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里有简短的记载)。

儿子:李浚源

海峡华人精英李浚源 (Lee Choon Guan) (1868-1924) 新加坡出生,实得力轮船公司、南英保险分行董事、华侨银行董事长 。他在永春会馆和英籍海峡华人公会活动,捐清朝蓝翎都司衔。受海峡殖民地政府委任为市议员(1900-1905)、华人参事局委员(1912-1919),立法议员(1922-24)、保良局委员、陈笃生医院管理委员会委员,封太平局绅 (JP)。社会公益不落人后,捐金美以美女校、莱佛士学校、圣安德烈妇孺医院、义勇军演武亭、一战时合捐一架飞机与英政府。

李浚源夫人陈德娘(Tan Teck Neo,1877-1978)是海峡华人妇女传奇,她是富商陈恭锡的第三女儿,于1900年跟浚源结婚成为他的第二任太太。
1915年创办华人妇女协会,担任会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发动红十字会捐助英国的活动有功,于1918年成为海峡殖民地第一位受封英帝国勋章(MBE)的华人妇女。
从小陈恭锡请英国女老师 Miss Sophia Blackmore到家里教导英文,她成为本地第一位接受英文教育的女生,也是本地第一位驾汽车的女子。
家里常开派对宴客,她喜爱钻石,有“Diamond Queen”的外号。 李夫人在她80高龄的晚年还活跃于慈善事业,新加坡尊贵的老夫人“The Grand Old Lady of Singapore”是人们给她的另一个尊号。


转载自吴庆辉先生博客:http://blog.omy.sg/sgstory/archives/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