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马案是清朝两江总督马新贻被杀事案。

人物:
-
马新贻(1821年11月3日-1870年8月23日),字谷山,号燕门,又号铁舫,室名尚卿居[2],官至两江总督,山东省曹州府菏泽县人。谥端愍。
- 张文祥(1824-1871),河南汝阳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南下宁波贩卖毡帽,据说当过四年太平军,还救过一个叫时金彪的清军俘虏。后来看到太平军大势已去,便与时金彪出逃,回宁波与南田海盗团伙往来密切,做过太平天国侍王李侍贤的裨将。1870年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刺马案”。作案后,张文祥束手就擒、自报姓名。1871年10月,张文祥被剖腹挖心,祭奠马新贻。关于张文祥刺杀马新贻的原因,至今仍有很多争论。
刺马案始末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早上10:30左右,两江总督马新贻自校阅场观清军射箭训练,阅兵后,返回总督辕门,半途有人拦路喊冤,刺客张汶祥趁隙以匕首刺杀,延至隔日不治身亡。张汶祥事后供称,痛下辣手主因是马“不仁不义”,但张闪烁其词,实情则未供出。
案发前,江苏巡抚丁日昌子丁慧衡于秦淮河畔为了争夺妓女,与马幕府之官争风吃醋起冲突,马下令逮捕慧衡。丁日昌、丁慧衡出于湘军系统;也有一说马就任,是奉慈禧太后令,密查湘军掠夺多少太平军银两、财宝,因而被湘军人士谋害。

魁玉审理刺马案月余,毫无进展,九月一日,张之洞从兄张之万赴金陵,与魁玉会审,马新贻部属袁保庆等人要求严刑问讯,张之万以“案情重大,不便徒事刑求。偿未正典刑而瘐死,谁负其咎”拒之,最后仍无结果。
张之万同魁玉上奏说:
“凶犯张汶祥曾从发、捻,复通海盗,因马新贻前在浙抚任内,剿办南田海盗,戮伊伙党甚多。又因伊妻罗氏为吴炳燮诱逃,曾于马新贻阅边至宁波时,拦舆呈控,未准审理,该犯心怀忿恨。适在逃海盗龙启云等复指使,张汶祥为同伙报仇,即为自己泄恨,张汶祥被激允许。……本年七月二十六日,随从混进督署,突出行凶,再三质讯,矢口不移其供,无另有主使各情,尚属可信。”
慈禧太后动怒,再派刑部尚书郑敦谨与曾国藩亲至两江总督辕门查案。
太后曾问曾国藩:“此案岂不甚怪?”
曾国藩答:“的确怪。”
太后促曾国藩接任总督,并速至金陵查案,曾氏却告以病延迟数月未行;太后第二次问起,曾氏才赴任。抵达江宁府后,曾国藩不审案,却每日翻看纪晓岚写作的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悠闲度日。
直到郑敦谨抵江宁后,曾才开始调阅案卷,邓之诚《骨董三记》说:“国藩不欲深求,必有不能深求者在。”郑敦谨连审十四日,仍查不出实情,只好和曾国藩联名上奏:“此案张之万等审讯结果,是实!”
同治十年(1871年)三月二十六日,朝廷下旨,将刺客张汶祥凌迟处死。郑敦谨感叹官场黑暗,索性辞官回家。
未及一年,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府辕门内,遂为悬案。马新贻被刺一案,后来成为不少戏曲、电影、电视剧中“刺马”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