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名颙琰,爱新觉罗氏。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十月六日生于圆明园天地一家春。清高宗乾隆皇帝第十五子,母贵妃魏佳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立为皇太子。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内禅,即帝位,年号嘉庆。

即位之初,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皇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后,开始亲政。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坤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执政事迹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颙琰即位后,倾尽全力,大举围剿镇压川、楚、陕农民大起义。更易统兵大员,严惩镇压不力的将吏。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实行寨堡团练的坚壁清野政策,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
嘉庆十年(1805年),川、楚、陕农民起义被镇压,清统治力量也受到严重削弱。嘉庆十五年(1810年),镇压了爆发于东南海疆的蔡牵起义军。
嘉庆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颙琰下诏罪已,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无一幸免,并捕杀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天理教起义被镇压。
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对英国提出的帮助清朝镇压起义军,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的居心叵测的要求,明智地严辞拒绝。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
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
“越南”国名的由来
嘉庆七年(1802年),阮福映建立阮朝。次年表请清朝册封“南越国王”,最终嘉庆帝改以“越南国王”之名册封,阮朝正式国号即为“越南”。这也是越南国名的由来,取代了之前的名称安南,一直沿用至今。
先是,阮福映表请以“南越”二字锡封。上谕大学士等曰:“南越”之名,所包甚广。考之前史,今广东、广西地亦在其内。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过交趾故地,何得遽称“南越”?该国先有越裳旧地,后有安南全壤。天朝褒赐国号,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赐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著于《时宪书》内,将“安南”改为“越南”。
——《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五五三
评价
终嘉庆一朝,除了杀和珅、斩郑源鹴、绞富纲之外,明显的政绩实在不多。嘉庆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个性循规蹈矩。他曾在《勤政爱民论》写道:
“勤政本来是为了爱民。有实心而后才有实政,有实政才能给百姓以实惠。……内外大臣应该在勤政的同时,实心实意的为百姓办事才是……”
乾隆晚年好大喜功,重用和珅,造成吏治败坏。白莲教起义,在嘉庆时期达到高潮。
嘉庆皇帝虽然有心整治国家,接连发布整饬吏治的谕旨,但性情优柔寡断,对弊政多是惩而不杀,戒而不绝,最后政令不出紫禁城,无力解决其皇父统治期间晚年社会的矛盾,从此清朝进入了嘉道中衰。嘉庆帝一生勤政,也雅好戏剧,洪亮吉上疏指责他“恐退朝之后,俳优近习之人,荧惑圣听者不少”。
死亡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颙琰卒于避暑山庄,年61岁。卒谥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庙号仁宗。咸丰帝即位,于“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昌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