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寺是掌管坛庙祭祀礼仪的机关。顺治元年(1644年)设立太常寺,属礼部。其职官,有卿、少卿等官。凡祭祀事宜由礼部掌行。顺治十六年(1659年)由礼部分出。
康熙二年(1663年)又改隶礼部,十年又分出。雍正元年(1723年)始特简大臣总理寺事。乾隆十四年(1749年),定由礼部满尚书兼领,以下职官是:
- 卿满、汉各一人(正三品)
- 少卿满、汉各一人
- 寺丞满二人、汉二人(兼隶乐部)
- 赞礼郎宗室二人、满二十六人
- 学习赞礼郎宗室六人、满八人
- 读祝官宗室一人、满十人
- 学习读祝官宗室三人、满八人、
- 博士满一人、汉军一人、汉一人
- 典簿满、汉各一人
- 笔帖式满九人、汉军一人
- 满司库一人、满库使二人、经乘八人,
总人数是九十八人。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革官制,将太常寺并入礼部。
清朝的坛庙祭祀分为大祀、中祀和群祀三种,太常寺都要在期前奏报,并开列承祭官、分献官,请皇帝‘钦派’。并要在前二日会同乐部演礼。到祭期,皇帝行礼,由太常寺卿、少卿等担任赞礼官。
太常寺内部机构有博士厅、典簿厅、工程处、寺库及祠祭署、神乐署等单位。
- 博士厅:有满、汉、汉军博士三人,掌管考查祝文、礼节、规定仪式,并掌提奏文移之事。据《光绪会典事例》卷一四七《书吏事例》中记载,太常寺有堂书二人,并有本房、朝议科、吏房、礼房,各有经承一人。这应是博士厅分设的单位与书吏人员。
- 典簿厅:有满、汉典簿各一人,管理本衙门吏员人役之事。凡坛庙、乐生、舞生、执事生之补充,厨役之分派,都有典簿厅办理。并有祭器科(设经承一人),以稽查保管祭器事务。
- 工程处:没有专设的职官,由堂官酌委寺丞、博士典簿、赞礼郎、读祝官等管理,掌坛庙之休整、扫除等事。
- 寺库:有满司库一人,满库使二人。掌储藏祭器、果品及工程银两。
- 祠祭署:由汉寺丞管理,掌各坛庙祭祀事宜。下面有协律郎五人,赞礼郎十四人,司乐二十三人。据《光绪会典事例》卷一四七《书吏事例》中记载,太常寺有“祭祀科经承一人”,这当是祠祭署所属单位。
此外,太常寺初设有牺牲所,掌管祭祀时所用的牛羊猪等物。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入内务府庆丰司管理。
资料:
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