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事府

清沿明制,于顺治元年(1644年)设詹事府,为辅导东宫太子之机构,同年十一月裁撤,其事务并入内三院。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复置,设詹事、少詹事,以内三院官兼任。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废立皇太子后停止。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谕:“詹事府东宫僚佐,储贰未建,其官原可不设,第以翰林叙进之阶,姑留以备词臣迁转地耳”。

自此以后,詹事府官员专备翰林院迁转之资。

清代詹事府之职掌

詹事府作为东宫僚属之职能消失后,仍与翰林院一起行使某些其他职能。具体职掌如下。

詹事、少詹事可参加朝会侍班,“恭遇升殿,满汉詹事、少詹事,皆在殿上,序于翰林院掌院学士之次”。九卿、翰詹科道集议,詹事、少詹事均可参加。

詹事坐于大理寺卿之次,少詹事坐于左右通政、大理寺少卿之次。凡纂修《实录》、《圣训》,詹事、少詹事等官例得派充副总裁官;纂修其他书史,少詹事及坊、局官皆得选充纂修官。

此外,尚有某些职掌可与翰林院互兼,如经筵讲官、日讲官,尚书房侍直、殿试充读卷官等

春坊官掌记注、纂修之事。其汉员,分别兼翰林院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职。司经局洗马,掌经籍、典制、图书刊刻收藏之事。其汉员例兼翰林院修撰衔,皆沿明制。

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清高宗谕:“本日阅洗马周琼呈请代奏谢恩折内,有‘补授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字样。修撰系一甲一名进士专衔,何用假借、兼摄朕思詹事府衙门自詹事、中允、赞善等官,亦俱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衔,此系相沿前明旧例。

詹事等官既各有专衔,嗣后毋庸再兼翰林院虚衔,以昭核实。”,自此修撰方成一甲一名进士之专衔,编、检亦成一甲二、三名进士及留馆庶吉士之专衔。

因翰林院侍读、侍讲与修撰、编修、检讨隔品,除特擢外,论俸升转必经詹事府之坊、局官。即修撰升洗马,编修升中允,检讨升赞善,称为“开坊”。开坊之制是翰詹一体之具体体现。

清詹事府署乃因前明之旧,坐落于玉河东岸,门西向。康熙间曾重新修葺。清圣祖赐御书匾额日“德业仁义”。署内有先师祠。前有老松二株,甚是奇古。京城水多苦涩,而詹事府内井水最佳,汲者甚众,盖可称之为当时最为知名之一绝。

詹事府内部机构

分左右春坊、司经局及主簿厅,其职官及分掌如下:

  • 左右春坊:设左、右庶子满、汉各1人,左右中允满、汉各1人,左右赞善满、汉各1人,掌记注、纂修之事。其汉员,分别兼翰林院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衔。
  • 司经局:设洗马满、汉各1人,掌经籍、典制、图书刊刻的收藏。其汉员兼翰林院修撰衔。初设汉正字2人,掌缮写讲章及装潢之事。
  • 主簿厅:设主簿满、汉各1人,掌文移;笔帖式满6人,掌翻译。
  • 詹事府的机构掌章奏、文移事务,另设满、汉主簿2人管理。

从詹事府的具体执掌看,已无本府的专职,实际上变成了翰林院的辅佐机构。所以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改革官制,实行“新政”,便以詹事府名实不符,首先被裁撤,其事务归入翰林院。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